11月18日下午15:30,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鹿鸣讲堂“政国”系列第38讲线上讲座顺利举行。应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邀请,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教授为参会师生进行题为“土耳其与中亚”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曾向红教授和韦进深副教授主持。
活动伊始,杨恕老师便指出11月12日“突厥语国家委员会”正式更名为“突厥国家组织”的重大地缘政治意义,“土耳其与中亚国家将要更进一步地展开合作,但突厥国家的一体化仍是遥不可及的。”紧接着,通过一系列示意图与数据的展示,杨恕老师简要介绍了突厥语民族的分布地区、人口比例、具体数量以及土耳其的占地面积、人口总量、GDP概况、民族概况、移民人口概况等相关情况,并以阿塞拜疆人和土库曼人为实例对“民族主体不在本土”的特点进行阐述。随后,杨恕老师总结道:“土耳其是突厥语国家中突厥语民族人口最多、突厥文化水平最高、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突厥语国家,这是它参与突厥语地区事务的基础”。
随后,杨恕老师对泛突厥主义、新泛突厥主义、奥斯曼主义、新奥斯曼主义这四个尚未被学术严格定义的概念进行大致说明并指出它们的差异。此外,他还对图兰主义的概念进行解释,并提醒大家不宜将其与突厥主义混同。杨恕老师点明,新泛突厥主义和新奥斯曼主义都是推行土耳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思想动力。尽管前者是本土的,主要围绕着拥有突厥历史文化的突厥语国家展开,而后者是外来的,主要围绕着文化多元的后奥斯曼空间内的国家展开,但这两者都是基于历史记忆的复兴思想,空间范围有所重合,且都以土耳其为中心。与此同时,它们在土耳其的对外政策中都特别强调软实力的作用,但同时也没有排除使用军事手段的可能性。一个国家的政策通常是由其所奉行的主义发展而来的,增进对这四个主义的了解能让师生们更深入认识土耳其的对外政策。
苏联解体后,突厥语国家的交流空间得以开拓,土耳其也立即致力于加强同中亚国家在各个方面的交流。但就经济贸易上来看,土耳其与各中亚国家的联系并不紧密。杨恕老师通过对比中亚各国与土耳其的GDP发展情况,列出中亚各国与土耳其的外贸额和投资额,指出他们之间表面协议多于实质成果的经贸现状。相比之下,土耳其与中亚各国在文化上的交流则密切得多,其影视作品甚至在中亚国家广为流行。此外,土耳其还在中亚国家先后建起了三所大学和约二十所居伦学校,甚至与几个国家一起把《突厥通史》作为教科书使用。在此过程中,杨恕老师向师生们分别展示了哈萨克—土耳其亚萨维国际大学、吉尔吉斯—土耳其玛纳斯大学、土库曼—土耳其国际大学这三所大学的照片、校徽及发展概况。因为种种原因,政府大力推行交流生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多所居伦学校也已经关闭。“可即便如此,中国在中亚文化教育领域的影响与土耳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大家对孔子学院的评价应该更加客观”,杨恕老师补充道。此外,土耳其利用其软实力在中亚地区扩大文化影响力的同时,在地区安全、军事、政治领域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也不断扩大。这是把独联体摆在对外政策首位的俄罗斯极不愿意看到的场景。显然,有着历史积怨的俄土两国未来还将继续在中亚地区展开博弈。对此,杨恕老师认为由于土耳其并不善于联合其他国家,而中亚各国又对突厥历史文化有着不同的考虑,所以在事实上土耳其的优势并不大。
活动最后,杨恕老师针对参会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向大家强调深入调查分析对于最后下定结论的重要性。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杨恕老师在中亚问题和地缘政治研究上具有极高的造诣。他围绕土耳其与中亚国家的精彩讲解有助于参会师生们深入了解中亚局势,分析各国互动背后的深层原因,认识土耳其对外政策的影响机制。这不仅有利于拓宽同学们在学习研究上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还为同学们从多方面深入分析国际局势提供了一些启示。作为当代大学生,同学们也应自我勉励,将理论学习与研究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钻研求实。
撰稿:刘曼欣
供图:李宇欣
审定:韦进深
来源|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团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