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简介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肇始于1998年建立的兰州大学国际政治系,在中国西部地区最早设置国际政治本科专业。2004年,国际政治系改制为政治与行政学院,同时设置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2008年,政治与行政学院同时并设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年,政治与行政学院建制撤销,政治学与国际政治专业教师分流。2018年6月,兰州大学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学院目前拥有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学科交叉融合的育人格局。现有政治学系和国际政治系两个教学单位,设有国际政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政治学与行政学两个本科专业,政治与行政学(全球参与和发展共享方向)辅修专业。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与历史文化学院、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两个博士点方向。目前有在读本科生301人,博士研究生39人,硕士研究生95人,留学生19人。
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中有相当比例进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德国曼海姆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学生主要进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从事政策研究、外交事务和公共管理等工作。
学院坚持引育并举,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现有教职工49人,专任教学科研人员37人,教授9人,青年研究员1人,副教授14人,讲师13人。教师中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5人,甘肃省“飞天学者”2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人。多名教师有在驻外使馆和国外孔子学院工作的经历,在中国南亚学会、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中国政治学会、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等全国性学术组织兼任副会长、分会会长、常务理事等。多名教师受邀担任《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亚太》《外交评论》等国内外期刊的审稿专家或编委。多名教师入选教育部、外交部、国家民委等部委相关专家,20多人次入选其他省部级单位有关领域专家。
学院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现有国家级重大平台1个,教育部重大平台1个,其他省部级平台6个。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现已成为国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声誉和知名度的国家级高端智库,并牵头建设区域国别联合研究院。兰州大学阿富汗研究中心、格鲁吉亚研究中心、印度研究中心和意大利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兰州大学中国-中亚大数据研究院获批甘肃省科技创新平台。学院还建有兰州大学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土库曼斯坦研究中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2018年以来,学院获批国家级项目2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5项,冷门绝学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
学院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凸显区域特色,持续推进“四个结合”:坚持地方特色和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坚持国内发展与国际交流相结合。迄今,学院的中亚研究、反恐研究、反分裂研究、上海合作组织研究、西部政治发展研究等研究方向,不仅在学术界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而且为国家和地方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