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青春,向着诗与远方——2017级国际政治班唐欧阳蓂台湾大学交流心得

日期:2019-06-10 作者: 点击:[


2019年2月12日早,我从杭州萧山机场出发,飞向台北桃园机场。

刚下飞机的第一感觉是:热!才2月份,就可以换上短袖,喝起冰饮。

从机场到学校,沿途旖旎的热带风光给予了我无限期待;大约一个半小时后,我第一次亲眼见到台大。小而低调的正门,视野开阔的椰林大道,古色古香的红砖建筑,从此都深深铭刻在了我心里。

我住在台大水源社区,正门对面的公馆商圈附近。每天,我需要步行至少半个小时,才能从宿舍走到社科院教室,往往到地方已是大汗淋漓;遇到有课的台风天,还得趟着积水,淋着瀑布一样的暴雨艰难前行。

台大有很多方面吸引着我:首先是学习氛围。我总共修了七门国际政治专业课,但是我发现,一个班上有许多其他专业的同学,外校旁听生以及社会人士;所以,老师们授课的涉猎面很广,鼓励多元声音;下面的学生也随时提问,提供了多维度思考模式。相比于台湾同学的发散性思维,陆生更偏向理论,因此,在小组讨论中,我常常能够从他们身上取长补短。我的老师和助教们都很gentle和包容,当我提出疑问,他们会耐心倾听并且悉心解答。由于我是大二下赴台交换,之前仅仅在校学习了一学期专业知识,所以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加之老师们以中英双语方式上课,一开始我学习比较吃力。但是多亏了台大丰富的馆藏,在平时借阅中,缓和了我的学习压力。在台大,我还重拾了之前的钢琴基础,可以自由借琴房练习曲目;在活动中心,我发现很多台大同学自己组建乐队,即兴创作;这都离不开台大为同学们兴趣爱好创造的良好物质条件。其次是人文关怀。在台大的建筑里,处处可见对残疾人士的照顾,有专门为他们设立的方便区域,可谓思虑周全。台大没有像大陆学校那样设立高耸的围墙,气派的门牌;相反,它更像个“平易近人”的公园,每天都会有各个年龄段的人组成一个个观光团在学校里漫步。同时,台大的大多数建筑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外观仍旧保留老旧的风格,内部却是焕然一新的现代化设备。台大里有许多野生动物出没,因此路标上会写动物出没,请慢行的字样;有时候我会在醉月湖或者湿地散散步,观察动植物,不由得心旷神怡。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台大的同学们常常穿着印有台大logo的衣服,反映出他们打心眼里对台大的认同和热爱。最后是文化融合。我所在的社区里住着各国各地区的交换生。有时候在一楼交谊厅查资料,会听到满屋子充斥着韩语、日语、法语、英语等等的讨论声。之前学校里举办世界嘉年华活动,各地交换生穿起家乡服饰与大家分享本地美食与文化。起初,与外国同学沟通,我还有些害羞和别扭,后来一回生二回熟,渐渐就能大方应对了。尽管我们有着不同的外貌特征、文化背景,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在愉快的氛围里相互认识、理解彼此,通过友好沟通,成为朋友。

赴台交流,除了学习,当然也少不了四处走走。趁着假期,我和陆生小伙伴们从台北出发,顺时针游览台湾;先一路向东去了基隆、花莲、台东和绿岛;后又向南,抵达垦丁与高雄;最后北上,途径台南、台中、桃园,返回台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期间,我不仅学会了自己做攻略,订民宿与车票,而且更深刻地感受了一番台湾独特的风土人情。

如果只用四个字形容台湾的交流生活,那便是,不虚此行!我的二十岁生日在台湾度过,台湾慷慨地送了我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珍贵的回忆,我相信,这会永远成为我成长道路上不竭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