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恒·第151译】新大博弈:棋手、利益、战略与中亚

日期:2022-11-08 作者: 点击:[

高志环 编译

【文献来源】Qamar Fatimaand Sumera Zafar, “New Great Game: Players, Interests, Strategies and CentralAsia”,SouthAsian Studies: AResearchJournal of South Asian Studies, Vol.29, No.2, 2014, pp.623-652.

研究概述

中亚腹地曾是十九世纪英俄帝国竞争的中心舞台,即便在新大博弈中,中亚的中心地位也没有改变,只是博弈的维度发生了变化。苏联解体、中亚五国独立,既改变了该地区、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的地缘政治现实。处于内陆腹地的地理位置、与中俄等世界大国的密切关系,以及丰富的能源资源这三个因素,在开启中亚地区大博弈新阶段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关注和研究中亚地区新大博弈的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三个维度。研究发现,上述三个维度是相互联系的,即一个维度的发展会影响另一个维度。这场新大博弈的主要参与者是俄罗斯、中国、美国、伊朗、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各国努力推行各自的中亚政策,以期实现他们在新大博弈中的目标。俄罗斯和中国等地区行为体试图将美国排除在该地区之外;相应地,美国则试图遏制俄罗斯和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一、主要概念

(一)大博弈

十九、二十世纪英俄帝国在中亚地区进行的帝国竞争被拉迪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官员阿瑟·康纳利(Arthur Connally)称为“大博弈”(Great Game)。根据彼得·霍普柯克(Peter Hopkirk)的说法,“大博弈”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俄罗斯帝国在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扩张,俄国的扩张引发了东印度公司的担忧,东印度公司随之开始介入印度北部边境。至19世纪,英国政府更积极地介入中亚地区,于是,英俄之间开始了捍卫各自帝国及外交和殖民政策的博弈,这场博弈最终随着《英俄公约》(Anglo-Russian Convention)的签署于1907年结束。第二阶段以英俄双方监视和操纵当地人口和部落的策略开始,一直持续到1917年。在整个大博弈时期,中亚的中心地位始终未变。在“大博弈”的最新版本即“新大博弈”(“大博弈”的第三个阶段)中,中亚的中心地位依然如此。

(二)新大博弈

新大博弈包含了新理念、新技术、新博弈方、新目标导向的新策略,是一场以中亚和里海盆地地区的能源为核心的地缘政治博弈,同时也参杂着地缘经济和地缘战略领域的复杂博弈,因此被称为“新大博弈”(New Great Game)。新大博弈包含两个阶段,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此前的大博弈。

二、新大博弈的时期划分

(一)新大博弈的第一阶段

新大博弈的第一阶段始于1991年,土库曼斯坦希望西方石油公司投资其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于是,阿根廷石油公司布里达斯(Bridas)与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Unocal)两家石油公司便展开了竞争。

具体来看,这一时期参与博弈的主要行为体包括:土库曼斯坦、阿根廷石油公司布里达斯、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塔利班(包括从1994年-1998年掌权的塔利班政权和获得美国支持时期的塔利班政权两个阶段)、支持塔利班政权的巴基斯坦。布里达斯与优尼科两大石油公司的竞争促使在当地形成了以美俄分别为首的两个联盟。1998年阿富汗爆发内战破坏了两家公司建设管道的计划,美国也随之撤回了此前基于管道战略对塔利班政权的支持。此后,阿富汗内战和美国抓捕塔利班头目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的活动结束了新大博弈的第一阶段。

(二)新大博弈的第二阶段

2001年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后,中亚地区的大国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大博弈的第二阶段及其主要参与者不同于传统的大博弈。在这场新大博弈中,所涉行为者可划分为区域和跨区域参与者两类。在本阶段中,地区参与者是指俄罗斯、中国、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土耳其。这些国家正利用它们的历史、文化和地缘政治联系来建立对中亚能源储备的控制,并希望能够从该地区的战略地位中获益。至于美国,则是本阶段新大博弈的跨区域参与者。除此以外,新大博弈的另外一方是中亚各国。它们寻求利用大国竞争来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这是新大博弈的一个转折点。总体而言,这一地区内部的国家间关系及其在经济和战略上的重要性影响着世界政治,该地区也正受到全球大国的关注,各大国正在采用不同的战略来实现自身在这一地区的目标。

三、博弈的三个维度

中亚地区的新大博弈主要有三个维度,分别是地缘经济维度、地缘战略维度和地缘政治维度。其中,地缘经济维度主要关注各大国对当地能源储备及未来能源供应的控制;地缘战略维度则主要围绕中亚地区有关各方的安全利益和战略,也与各国在能源资源上建立霸权的战略政策有关;至于地缘政治维度则主要指涉中亚国家的作用及其在世界政治中寻找自己位置的策略。能源储备和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是地缘政治维度的两个重要因素,中亚国家愈发重视这些因素以期提高自身的重要性。

四、新大博弈中的中亚:角色与格局

中亚的地缘政治环境可以根据三个参数来判断,分别是地缘政治位置(中亚地处内陆且与主要大国接壤增强了其地缘政治重要性)、能源储备(中亚丰富的油气储备及金属矿藏增强了其地缘政治重要性)和地缘战略枢纽(麦金德的“心脏地带说”使中亚成为大国争夺的中心,这增强了其地缘政治重要性)。

(一)新大博弈的博弈方及各自的利益

1.俄罗斯

俄罗斯在中亚地区享有最大的利益,它在该地区的基本目标包括:维护区域稳定,在防止其他外部势力对该地区施加影响的同时保持自身影响力;支持该地区的“威权政治”体系,地区国家的“威权政治”更有助于俄实现其地区目标;垄断该地区的能源运输路线;保护居住在中亚国家的俄罗斯族;消除和制止伊斯兰激进主义的传播;遏制美国在该地区的统治和影响。

俄罗斯在该地区的战略与西方的战略相反,与此同时,它在当地的经济和战略领域的利益却和中国愈发趋同。为实现自身目标,俄罗斯采取了诸多战略措施,具体如:在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和运输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利用其战略位置来维持自身在中亚的主导地位;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设立基地以维护其地区霸权。

2.中国

中国在中亚的利益主要是:与地区国家及俄罗斯和平相处,同时维护中国西北边界和平稳定以控制新疆局势,这是中国在中亚利益的安全维度之所在;同时,作为经济强国,中国的能源需求亦日益增加,但本身又能源匮乏,因此,利用中亚的能源储备,以确保未来的能源供应是中国在中亚利益的又一重要维度;最后,中亚地区影响力的增加还能够巩固中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

中国的能源战略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第一是聚焦中亚地区的石油储备。中国国家石油公司与拥有中亚地区最大石油储量的哈萨克斯坦签署了协议,其目标是在哈萨克斯坦的石油项目中发挥作用,进而进军里海能源资源。第二是关注天然气储备。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正在支持建设通往该地区天然气储备的管道。同时,中国也试图在中亚的安全、贸易和经济等其他领域发挥作用,中国的政策目标是通过不同的区域组织实现中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3.美国

美国在中亚地区追求以下利益:遏制中俄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为中亚国家提供进入区域外世界市场的机会;控制中亚石油和天然气运输路线;促进中亚的西式民主;根除当地恐怖主义和伊斯兰极端主义;与中亚所有国家建立双边关系;建立一个以阿富汗为中心的“大中亚”(Greater Central Asia)。为实现上述目标,美国在该地区积极推行遏制中俄的战略,其中,加强区域合作、促进经济活动和发展石油天然气管道网络、促进区域一体化、设立军事基地是其重要手段。

4.伊朗

伊朗在中亚地区的利益是:维护中亚的稳定与和平;控制将能源储备出口到全球市场的路线;维系与中亚国家的文化联系。伊朗在中亚的战略围绕文化、安全和经济问题展开。伊朗的首要目标是中亚地区的稳定,因为中亚国家脆弱的政权和不稳定的局势是伊朗的主要担忧,然而问题在于,伊朗遭遇的国际孤立限制了其在中亚地区采取任何安全行动的能力,因此,它不得不依赖于俄罗斯等其他国家来促进中亚的安全与稳定。此外,伊朗还通过推行管道战略,试图建立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阿富汗等国家在内的经济集团,以促进与中亚国家的贸易。但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不会接受伊朗在该地区的任何角色。换言之,考虑到伊朗的经济状况以及它在国际社上的孤立,伊朗能发挥的地区作用显然有限。

5.土耳其

土耳其在中亚的主要目标是:在将里海地区、中东和俄罗斯的能源资源运输到西方市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土耳其的战略主要是,推动东西能源走廊的建设。然而,土耳其被美国视作其在中亚进行博弈的一张牌,而且在爆出库尔德人权问题之后,美西方便减少了对土耳其的支持,这无疑降低了土耳其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土耳其逐渐失去了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当然,中亚国家也拒绝接受土耳其在该地区建立主导地位这一角色。

6.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在中亚地区的利益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驱动:巴基斯坦穆斯林国家的身份以及它与中亚地区的历史文化联系;试图借其地理位置为中亚国家提供出出海口;试图开拓中亚市场。受上述因素的驱动,巴基斯坦在中亚地区的利益主要是:在该地区的经济活动和市场发展中找到一席之地;加强与该地区的贸易;与中亚各国建立双边关系以遏制极端主义威胁。为实现上述目标,巴基斯坦已经与中亚国家签署了多个双边贸易协议,并在推进建设从土库曼斯坦经阿富汗到巴基斯坦的天然气管道。

(二)新大博弈的地缘经济维度

新大博弈的地缘经济维度主要表现在大国对中亚地区能源资源的争夺上。其中,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能源储备是新大博弈的主要焦点。

1.资源分布

中亚地区的能源储备主要集中在南北里海盆地、乌斯图尔特盆地、曼格什拉克盆地和阿姆河盆地。

2.能源储量

如上表所示,中亚的石油储量估计有150-300亿桶,且石油质量较好;天然气储量为230-360万亿立方英尺。巨大的能源储量和良好的质量吸引着各大国在该地区实现自身目标。因此,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也成为大国在该地区的主要冲突点——各参与者都试图将中亚地区的能源出口到全球市场,并控制管道路线。然而,这些目标也受到诸多限制,如中亚国家既不具备这种技术,也缺乏经济资源,并且在能源的贸易和运输方面严重依赖俄罗斯,使俄罗斯牢牢控制着从该地区向全球市场输送天然气和石油的管道。当然,美国及其盟友正在试图建设不同路线的管道,以结束俄罗斯和中国对该地区能源运输管道的垄断。

3.管道路线

如上图所示,中亚是一个内陆地区,没有入海通道,因此需要建造管道将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输送到国际市场。通过这些管道,中亚各国可借道其他国家。当然,为了出口该地区的能源资源,相关各方都提出了最能满足其目标的不同路线和管道。主要包括:

俄罗斯作为主要受益方的北线方案(从巴库到俄罗斯的格罗兹尼和蒂霍雷斯斯克,然后到俄罗斯黑海港口诺沃罗西斯克);美国和西方集团作为主要受益者的西线方案(一条路线是从巴库至第比利斯,最后以格鲁吉亚港口苏普萨为终点;另一条是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道);各方积极参与的里海管道联盟(多国、多家石油公司联合参建,路线是:从哈萨克斯坦的坦吉兹油田到蒂克霍雷斯斯克,再到黑海新罗西斯克的俄罗斯港口);遭到美国和其他国家共同反对的伊朗方案(从阿塞拜疆至大不里士,最后至伊朗的波斯湾港口);中国拟建的方案(从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塔里木盆地);存在竞争关系的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管道(TAPI管道)和伊朗提出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管道(IPI管道);此外,美国2011年提出的“新丝绸之路”战略也包含了TAPI管道项目和CASA-1000水电项目(将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水电运送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三)新大博弈的地缘政治维度——中亚的角色

中亚国家在新大博弈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亚国家是这场博弈中的地区利益相关者,各国的未来取决于自己的角色,大国间的竞争给了各国探索各自联盟、朋友、治理模式、乃至获取经济利益的机会。中亚国家的命运取决于其战略选择——中亚各国不是依赖于特定的某一方,而是同时发展与所有各方的联系,以便保持其独立性并实现利益最大化。换言之,中亚的地缘战略为中亚各国提供了发挥地缘政治作用的机会。

同时,中亚的各类区域组织希望能够促进中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这些组织也积极促进该地区的经济活动并解决区域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是,通过发挥不同组织的作用也是中亚国家试图平衡西方组织在该地区影响力的手段,这些组织主要包括独联体、古阿姆集团和上海合作组织。

结 论

中亚国家在面临极端主义、难民冲击、毒品威胁等内部挑战的同时,也由于大国在该地区的竞争而成为世界政治的焦点。这场地缘政治游戏是由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内的大国之间的冲突造成的,各国的目标是控制该地区的能源和经济。大国在该地区的权力争夺忽视了弱小、脆弱的中亚国家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而这些安全威胁正在侵蚀该地区的稳定。该地区的稳定可以通过与世界经济建立联系来实现,当然,这一过程只有在俄罗斯和中国的支持下才有可能完成。

中亚国家在反恐战争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战争开始时,美国和其他盟国希望中亚国家在战争中发挥积极作用,中亚国家出于根除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维持大国平衡、扩大经济利益的考量而接受了这种角色。中亚各国在反恐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允许西方联军在反恐战争中使用各国领土,如建立基地、驻军、提供后勤支持等。这一作用反过来也促使美国提升了对该地区的参与程度;美国的参与则有助于中亚各国应对区域与各国的内部威胁。此外,中亚国家在反恐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也使其有机会在该地区的战略博弈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编译者简介】

高志环,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本科就读于齐鲁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曾担任齐鲁师范学院校级社团“纵横辩论协会”负责人,并主持筹办多次校级辩论比赛。本硕期间获得过优秀学生干部、校级社团优秀干部、研究生三等奖学金等荣誉称号。

校对者简介

陈明霞,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本科和硕士分别就读于兰州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专业。

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

为了解学术前沿,开阔学术视野,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以研究生“笃研”读书会为依托,组建“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团队主要负责编译俄罗斯、中亚、南亚和高加索等国别与区域研究相关的外文文献,包括学术期刊论文、书评、地区热点及重大事件的相关时评等。自组建以来,编译团队已推出150余期编译作品。现有编译人员30多名,主体为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实行组稿与自由投稿相结合的方式。欢迎校内外对欧亚问题感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投稿,投稿邮箱:yujb20@lzu.edu.cn。编译作品将在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同步刊出,一经采用并发布,即奉上微薄稿酬,以致谢意。敬请各位同仁关注、批评与指正。

本文由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组织编译。所编译文章仅供专业学习之用,相关观点不代表发布平台,请注意甄别。

编译:高志环

校对:陈明霞

审校:王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