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研”读书会】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举行“笃研读书会”第四十期活动

日期:2021-12-29 作者: 点击:[

2021年12月28日晚,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笃研”读书会第四十期交流活动在大学生活动中心602会议室举行。来自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三十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的两篇阅读材料分别是《质性社会学研究的差异性发问和发问艺术》(赵鼎新,载《社会学研究》,2021年第5期,第113-134页)与《零和扩张思维与前现代帝国的宗教政策——一个以政教关系为中心的分析框架》(孙砚菲,载《社会学研究》,2019年第2期,第96-122页)。

首先,本次读书会的主持人尉锦菠对文章作者和文章内容作了简要的介绍。在《质性社会学研究的差异性发问和发问艺术》一文中,作者指出差异性发问在质性社会学中非常重要,但却很少有学者针对这一发问方法展开系统性讨论。作者结合自身教育教学与具体的案例总结出了差异性发问相较于过程性发问的四个优点及其错误的差异性发问存在的五个问题,进而归纳出优质的差异性发问的六个要素。作者认为优质的差异性发问应当具备以下六个要素:(1)发问包含的信息量大;(2)对差异性有合适的测量;(3)对导致差异的原因有因果关系假说及替代假说;(4)发问的背后不能有不成立的隐含假设;(5)发问的答案不能过于明显或者发散;(6)研究的案例在经验上或者理论上具有重要性。

孙砚菲老师所著的《零和扩张思维与前现代帝国的宗教政策——一个以政教关系为中心的分析框架》一文所关注的问题,是前现代帝国对国教之外的其他宗教的宽容程度为何所有不同。作者按照对国教以外宗教的“宽容度”将23个前现代帝国划分为6个梯队并初步提出了解释框架。作者认为前现代帝国所尊奉的国教越具有零和性和扩张性,教权对政权的牵制越大,帝国就越不可能实行容忍多元、灵活变通的宗教政策。

随后,与会同学围绕两篇文献就各自的收获、启发及困惑进行发言讨论。发言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同学们普遍认为两篇文献有值得学习之处,文章结构清晰,视角新颖,参考文献丰富,给同学们留下了巨大的思考空间。差异性发问对同学们的学习与科研具有指导意义。二是同学们对文献提出了一些疑问,例如应当如何将差异性发问操作化?是否还能引入更多的案例来论证不同前现代帝国采取不同宗教政策的原因?是否应该增加关于政教关系的类型化区分?等等。三是同学们纷纷谈论了文章带给自己的启发,并提出了一些想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最后,曾向红老师针对同学们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予以答疑解惑,并作概括总结。曾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一是鼓励同学们应当抱有好奇心,对于文献的深入解读可以适当结合作者个人的学术脉络与所在学科或学术共同体的发展历程进行理解与反思。二是文章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文章内容重要,但同时不能忽视文章的形式。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文章的遣词造句,不能为了写作篇幅而牺牲文章简洁性。本次读书会所选择两篇文献的作者具有深厚的学养积淀,尤其是在既有文献回顾部分两位作者简洁明了地指出了现有研究所存在的缺憾,值得同学们进一步模仿学习。三是论文写作过程中应如何处理自己的价值判断。曾老师指出在论文写作中,真正的价值中立是无法做到的。同学们要在尽可能接近价值中立的基础上,做具有科学意义的学理研究。四是曾老师建议同学们可进一步涉猎科学哲学的理论研究范畴,深化对“本体论”与“方法论”之间关系的理解,切忌“方法论虚无主义”。最后,曾老师勉励参加读书会同学在积极读书思考的同时,可积极参加“有恒·欧亚学术编译”活动,提供学术公共产品。

至此,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

撰稿:尉锦菠

审定:任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