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8日晚,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笃研”读书会第三十六期交流活动在大学生活动中心602室举行。来自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二十八位师生参加了此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的两篇阅读材料分别是《身份政治、党争“部落化”与2020年美国大选》(刁大明,载《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第48-73页)和《国际政治中“霍布斯—基欧汉”区间的衰落与身份政治的兴起》(张一飞,载《当代亚太》,2020年第6期,第41-75页)。
首先,本次读书会的主持人连小倩对文章作者和文章内容作了简要的介绍。《身份政治、党争“部落化”与2020年美国大选》一文主要探析身份认同如何影响美国政治进程与政治生态。作者提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美国身份政治的焦点逐渐转换为族裔认同,而民主党和共和党也在不同程度上通过强化对族裔认同的回应来固化对相应群体选民的控制,进而导致美国的党争“部落化”。随后,作者进一步分析了2020年美国大选,指出新冠疫情虽为美国政治带来了一些变数,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部落化”,但仍难以根本改变当前美国的身份政治现实及其导致党争“部落化”的整体趋势。《国际政治中“霍布斯—基欧汉”区间的衰落与身份政治的兴起》一文,则主要关注理性政治思想在现实政治中的功能性失灵程度,并试图寻找诠释国家行为的新变量。作者提出身份政治日益成为国家间行为的主要逻辑,并提出三个假设:国家间实力越趋于平衡,身份政治越兴起;在共同利益无限大的前提下,身份冲突越激烈,越有利于身份政治从兴起期向成熟期过渡;身份政治越从兴起期趋向成熟期,越有利于相关国家的和平与发展。而后作者进一步引入美苏争霸和中美竞争两个案例来验证假设。
随后,与会同学围绕两篇文献就各自的收获、启发及困惑进行发言讨论。发言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同学们普遍认为两篇文献都有值得学习之处,文章结构清晰,视角新颖,文献丰富,数据扎实,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二是同学们对文章提出了一些疑问,如是否应该进一步论述党争极化和部落化的关系?族裔认同是先天的而非建构的,这种认同是否很难解构?是否应该对身份政治的兴起期和成熟期做更清晰的界定?是否应该更加清晰表明身份政治与理性政治的具体关系、彼此边界及其互动?是否还能引入更多的案例来论证作者的三个假设?是否应该增加更多关于小国、发展中国家身份政治的描述?等等。三是同学们纷纷谈论了文章带给自己的启发,并提出了一些想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分析身份政治在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上的作用机制、身份政治如何从国内上升到国家和国际社会、为什么非洲裔和拉美裔对于“白人至上”观点呈现不同的看法、身份政治究竟是现实的还是构建的概念、身份认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政治认同等等。
最后,曾老师针对同学们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予以答疑解惑,并作概括总结。曾老师提出了以下五点:一是要学会区别应然与实然,不能将实然等同于应然。身份政治亘古存在,但关于身份政治的研究却是在二十世纪下半叶才兴起的。二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文章内容最重要,但同时不能忽视文章的形式。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文章的遣词造句和基本格式,使文章简洁美观。三是曾老师建议同学们可进一步关注再分配与承认的关系,深化对身份政治的理解。四是关于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两者关系紧密,研究问题的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方法的使用。五是理论构建与案例选择的关系。理论构建不能天马行空,需有甄别适当的案例。最后,曾老师再次强调,“笃研”读书会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同学们的鉴赏意识和批判意识,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参与读书会有所收获。
至此,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
撰稿人:连小倩
审定:任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