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毅

日期:2019-02-22 作者: 点击:[

王正毅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职 称:教授

电 话:(0086) 010-62759048

传 真:(0086) 010-62751639

电子邮件:zywang2005@pku.edu.cn

          zywang2001@hotmail.com

学习经历

1.1982-1993年在南开大学学习,先后获哲学学士(1986)、哲学硕士(1989)、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

2.1994-1995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工作经历

1.1997年开始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和政治学);

2.2002年进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教。

教学及指导研究生情况


发表论文及专著

一、专著:

1.《现代政治地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

2.《边缘地带发展论:世界体系与东南亚的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3.《世界体系论与中国》(商务印书馆2000年);

4.《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与现实经验研究》(与张岩贵教授合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2004年);

5.《世界体系与国家兴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6.《亚洲区域合作的政治经济分析:制度建设、安全合作与经济增长》(与[美]Miles Kahler、[日]高木诚一郎共同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7.《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译著:

1.阿米塔·阿查亚著:《建构安全共同体:东盟与地区秩序》(与冯怀信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三、论文

1.“中国崛起:世界体系发展的终结还是延续?”,《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第3期。

2.“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经济学:超越‘范式’之争?”,《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10期。

3.“构建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知识框架:基于四种关联性的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2期。

4.“汇率制度选择的政治经济分析:三种研究路径比较及其启示”(与曲博合撰),《吉林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5.“超越“吉尔平式”的国际政治经济学:1990年代以来IPE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第2期。

6.“王正毅——探求中国与“世界体系”关联性的学者”,《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11期。

7.“理解中国转型:国家战略目标、制度调整与国际力量”,《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6期。

8.“世界知识权力结构与中国社会科学知识谱系的建构”,《国际观察》,2005年第1、2期。

9.“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路径’:政治学的、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的还是其他?”,载于10.《争论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学》(Nikolaos Zahariadis(ed), Contending Perspective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影印版。

11.“争论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5期。

12.“社会科学知识谱系与国际关系研究方法”,《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1期。

13.“理解国际体系中的权力与财富”,载于《国际政治经济学:审视全球权力与财富》(Jeffry Frieden and David Lak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s on Global Power and Wealth),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影印版。

14.“亚洲区域化:从理性主义走向社会建构主义?”,《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5期。

15.“国际关系理论建构的三个难题”,《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4期。

16.“国际政治经济学:历史、理论与方法”,《欧洲》2002年第1期。

17.“21世纪中国的地缘发展战略”,《南开学报》,1999年第6期。

18.“能否走出以欧美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理论?”,载于[日]星野昭吉主编《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变化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9.“国家利益是合法性相互制约的利益”,《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年4月。

20.“东亚国际体系何以成为可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2期。

21.“世界经济、历史体系与文明:评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香港《中国书评》1996年5月。

22.“Inherit or transfer: A Dilemma in Reconstructing Chinese Social Reality”,Review, 3/4 XXI, 1998(pp.327-384).(美国)

23.“Industrial Distribution Channel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rket”in Sam Dzever and Jacques Jaussaud(eds), China and India: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Business Strategies of Firms in the Mid-1990s, Macmillan Press LTD, 1999 (pp.113-131).(英国)

24.“Conceptualizing Economic Security and Governance: China Confronts Globalization”, The Pacific Review, Vol.17, No.4, 2004.(英国)

25.“Transition Paradigm, Industrail Policy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orces”(2009).

26.“Research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China: from security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 in Shaun Breslin (ed.), Handbook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0, pp.13-31.(英国)

27.“Contending Regional Identity in East Asia: Market-led, Institutions or Social Reconstruction”,East Asian Review, Vol.13,2010,pp.15-40.(日本)

研究方向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世界体系与中国崛起、东亚地区合作的政治经济分析、中国转型的政治经济学

项目成果


荣誉获奖

1.1999年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

2.2000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人文社会科学)培养计划”

3.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4.2002年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第八届青年教师基金研究奖”

5.2008年主持的课程《国际政治经济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北京市精品课程”

6.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7.2009年入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8.2014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社会工作

1.全国政协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兼职教授(1999--)

2.外交学院兼职教授(2006-)

3.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2006-)

4.泰国Chulalongkorn Journal of Economics 编委(2005-- )

5.英国 The Pacific Review 编委(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