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的智库建设历程与经验

日期:2019-12-26 作者: 点击:[

曾向红

一、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智库建设历程与成效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于1994年3月,是国内较早建立的中亚问题研究机构。自建所之日起,研究所就以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维护国家西北边疆安全为宗旨;坚持地方特色和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为党和国家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建议并培养高水平的专门研究人才为主要目标。本所的研究工作兼顾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目前已成为国家重大需求建言献策的重点咨询单位。

中亚所立足创新团队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知名的专家学者。2012年,中亚所所长杨恕教授被上海合作组织授予“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以表彰其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2015年,杨恕教授还担任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和“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理事等重要社会兼职。副所长汪金国教授2012年至2017年在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担任教育参赞,积累了丰富的外事工作经验,2018年被任命为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院长。张宏莉教授从事俄语教学和中亚问题研究多年,学术造诣深厚,尤其在哈萨克斯坦问题研究上成果甚多。王四海教授专门从事土库曼斯坦研究,对土库曼斯坦国情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曾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曾向红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国内顶级与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2019年被聘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陈小鼎教授教学与科研能力突出,2019年受聘为甘肃省飞天学者青年学者。朱永彪教授于2016年被聘为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理事,2017年出任兰州大学阿富汗研究中心主任,2019年受聘为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捷教授承担了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系国内专门从事反分裂理论研究的知名专家。焦一强副教授曾担任塔什干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对加强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人文交流助力甚多。其他中亚所科研人员,如郭琼副教授、马国林副教授、周明副教授、曹伟博士、高婉妮博士、张玉艳博士、蒋海蛟博士、王术森博士、李亮博士等专职研究人员在研究领域各擅胜场,他们共同为推动国内的中亚研究做了重要贡献。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陆地部分,中亚地区扼守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不仅关系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能否顺利推进,而且对周边国家的稳定和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提出以来,中亚所结合自身优势与特长,在“一带一路”研究中贡献甚多,重点研究议题包括中亚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状与方向、“一带”核心区新疆的长治久安问题、中南亚及中东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安全形势变化与应对、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一带一路”建设等。

围绕上述议题,中亚所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2014至2019年间,中亚所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3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专项委托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专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其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7项,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民委项目、外交部委托项目、新疆智库项目等。同时,中亚所科研人员出版专(译)著二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0多篇,其中包括顶级期刊《中国社会科学》1篇,本学科顶尖期刊《世界经济与政治》18篇、《当代亚太》9篇。

与此同时,中亚所还致力于成长为国家高端智库。2012年,中亚研究所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别与区域发展培育研究基地,2017年中亚所申报的“阿富汗研究中心”成功进入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2015年以来,中亚所还先后被“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新疆智库、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中俄战略协作高端合作智库吸纳为理事单位。此外,中亚所还积极发挥在国家决策咨询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中央战略决策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服务。过去几年中,中亚所科研人员提交且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或被国家领导人和相关部委采纳的咨询报告达40余份。

通过努力,中亚所已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誉。2017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报告(2017)》。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以智库建设的优异成绩入选“2017年度中国智库综合评价核心智库”榜单和入选中国大学智库100强。2018年9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中,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位居“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影响力排名第4位。2019年11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智库建设与评价高峰论坛在京举行。论坛发布了《全球智库评价研究报告(2019)》,该报告对众多参与研究“一带一路”的中国智库进行资料整理、评判分析,整理出在“一带一路”研究中特色鲜明的20家智库,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入选“一带一路”研究特色智库名单。

二、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智库建设的经验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践行兰州大学“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全力支持中青年学者的成长,且于近年来明显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致力于打造一支具有竞争力和良好学术声誉的科研团队。在兰州大学的大力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奋斗下,中亚所有望在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亚问题研究、西部地区安全稳定研究等领域继续产生高水平研究成果,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努力,兰大中亚所在智库建设上已形成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经验:

1、智库建设以学术研究为基础

智库建设的特征是针对热点问题做出及时和针对性的反应,而学术研究则着重研究基础性的问题。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同时开展智库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工作。我们坚持的是智库建设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工作原则,通过学术研究为智库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近五年(2014-2018年),中亚所主持国家及省部委项目2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委托项目——“中亚五国研究与数据库建设”——是兰州大学首次承担此类项目;出版专(译)著16部,发表论文160多篇(CSSCI论文112篇,A类期刊论文46篇)。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中国社会科学》论文1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收录5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27篇。代表性指标有:2010-2017年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发表论文数量居全国第8位,仅次于复旦、人大、北大、清华、外交学院、南大、南开。正是因为有扎实的科研基础,才能为智库建设提供长足的发展动力。

2、体现地域研究特色,且长期跟踪研究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中亚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反恐研究、反分裂问题。这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已经行之多年,在国内学术界享有不错的声誉,相关成果也比较丰硕。选择这三个研究方向,主要是考虑兰州大学的地理位置与研究传统。基于这种考虑,中亚所很自然地选择了这几个主要研究方向,而且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与优势。

3、响应国家与地方战略需求

(1)中亚地区的形势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

(2)国家反分裂斗争;

(3)国家反恐工作;

(4)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

(5)“一带一路”建设。

这些问题均涉及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国家与地方迫切需要得到智库的智力支持。智库要与政府部门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

4、智库建设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并行不悖

(1)学科建设是智库建设的支撑,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2)吸收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参与政策咨询报告的写作,翻译相关科研文献,一来有助于顺利推进研究工作,二来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5、有所为有所不为

国际局势瞬息万变,国际热点问题层出不穷,研究议题纷至沓来,可供智库研究的问题数不胜数。部分是因为人员有限,部分受制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和信息获取的困难,中亚所在智库建设过程中不蹭热点、不在乎曝光度、不谋求一夜成名,在坚持自己的主要科研方向的基础上开展扎实研究,通过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前瞻性的研究报告,突出自己的研究特色,彰显自身的研究水平,为国家安全和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整理自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教授、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曾向红在“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9”上的发言,系2019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甘肃省高校智库建设现状及服务能力提升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