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恒·第134译】俄罗斯的“大欧亚”计划能奏效吗?

日期:2022-06-07 作者: 点击:[

田嘉乐 编译

【文献来源】Dmitri Trenin,“Russia and‘Grand Eurasia’:Will It Work?”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o. 9,2017, pp. 106-119.

一、研究问题

从很多方面来说,2014年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关键一年。由于乌克兰问题、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急剧恶化以及莫斯科将后苏联地区放在次要位置等因素,俄罗斯不再愿意融入扩大后的西方世界,也不再有能力重新整合其以前的边境地区,而是置身于被称为“大欧亚大陆”的新地缘政治框架中。新的地缘政治参考标准要求采取一种完全不同的战略。尽管普京在2016年6月的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宣布了“大欧亚大陆项目”,但实际的政策概念仍在酝酿之中。然而,它的基石已经显而易见:全球化世界中的独立大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内的亚洲伙伴建立一个不受美国主导的大陆秩序;对西欧保持耐心。但问题在于此“大欧亚”战略是否会开花结果?还是会像以前的战略走向失败?

二、主要内容

(一)战略失败

自从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莫斯科的主要外交政策目标是加入西方,成为大欧洲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美国的主要盟友。但本质上,莫斯科在西方寻求更高的地位,使其能够与华盛顿一道全面参与所有决策是不可能的。俄罗斯在努力下虽得到了伙伴关系,但没有特权,也没有参与西方的决策。最终导致俄美关系疏远的主要原因是莫斯科拒绝接受美国的领导地位,尤其是“乌克兰危机”将两国从名义上的伙伴关系转向公开的对抗关系。随着美俄竞争的重新开始,欧洲对俄罗斯使用武力以及边界变化的担忧和恐惧,也导致了俄罗斯和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深度疏远。

(二)重新整合的失效

“乌克兰危机”加剧了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恶化,也导致了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相互疏远,同时也终结了俄罗斯重新整合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替代战略和在前苏联恢复莫斯科领导的权力中心的意图(“小欧亚”)。在缺乏乌克兰支持的情况下,普京建立一个全面的欧亚联盟的想法失去了关键部分。此外,莫斯科处理乌克兰危机的方式引起了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关注,这加强了两国领导人保护各自国家主权的决心。因此,通过整合前苏联的土地,俄罗斯在“小欧亚大陆”建立权力中心的战略已然失败。

(三)转向中国

2014年俄罗斯与西方的突然对抗使其意识到可以寻求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由于那时的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全球主导地位的“主要挑战者”,这便增加了人们的期望。然而,俄罗斯的部分人也对中国的发展“产生忧虑”。但重要的是,中国决心与处于同样境遇的俄罗斯保持一致,以避免独自应对美国高压态势。最终,俄罗斯和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协调战略:在一系列基本问题上达成高度共识,两国领导人之间也建立了高度互信。尽管中俄关系仍未形成正式联盟,这不应被视为一种缺陷,而应被视为两个大国关系中一个灵活性因素。

(四)显著转变

俄罗斯从21世纪10年代中期开始,在战略方向上做出了显著的转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莫斯科与美国的对抗和西欧的疏远将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后果。但是如果俄罗斯能够发挥创造性,“大欧亚”模式可能会带来好处。在这个没有西方主导的体系中,莫斯科可能会塑造一种“全球俄罗斯”的氛围,以适应其自身的价值观、利益和目标。此外,与其简单地批评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俄罗斯不如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合作,创建一个没有单一大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一个未来世界的模式。而欧亚大陆的大小恰好适合这一模式的实践,只要莫斯科在外交政策的规划和执行方面更聪明一些。

(五)走向欧亚大陆

人口数量是俄罗斯国内发展的主要挑战。成功的“大欧亚大陆”战略的经济层面主要包括以俄罗斯与欧盟和中国的关系为支柱,以此支撑俄罗斯的国内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的主要地缘经济重心应该转向东部和南部。最终,随着中国向西的经济扩张形成了一个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的大陆,欧洲、中国、印度、日本和俄罗斯可能成为21世纪欧亚大陆经济的主要支柱。同时,俄罗斯应在新兴的欧洲大陆体系中充当调解人和稳定器,在欧亚大陆各国不可避免地竞争和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之间寻求平衡。因此,莫斯科需要重新思考大国的概念:从一个主导其他国家的大国,到一个不受外部压力影响、能够生产国际公共产品的大国。而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战略将帮助俄罗斯成为一个主要的独立参与者甚至主导者:东邻中国,西接欧盟,(未来)南连印度。

(六)扩展关系

就俄罗斯可预见的未来而言,与中国的关系是最重要的,莫斯科可借助上海合作组织、俄罗斯—印度—中国三边倡议等机构将中国的优势嵌入到大欧亚大陆中。与此类似,俄罗斯选择将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相协调,将经济合作扩展至东盟。同时,考虑到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也会增加全大陆地缘政治架构的困难程度。因此,伙伴间的这种紧张关系,是莫斯科“大欧亚”战略能否成功的一个重大地缘政治挑战。特别是莫斯科可能需要平衡它在中印之间的位置。对于俄罗斯与印度的关系,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毫无问题的,但由于美印关系的扩大、俄罗斯对阿富汗问题的关注及其对中亚的影响与美对巴基斯坦的援助等因素,都要求进一步强化俄印关系。此外,在过去的15年里,由于美国及其盟国无法为阿富汗提供稳定,阿富汗问题将是俄罗斯面临的一个核心安全挑战。同时,俄罗斯还需要努力协调其与亚洲的许多伙伴的关系,如日本、韩国、越南,到印度尼西亚、伊朗、巴基斯坦和土耳其。

(七)恢复关系

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仍然非常重要。对莫斯科来说,西欧国家仍然是技术和投资的主要来源地,还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和文化磁石。但俄罗斯却被许多国家视为对手而不是盟友,特别是德国认为俄罗斯破坏了欧洲和平秩序,使得俄德关系成为俄罗斯“大欧亚”战略获得成功的重大难题。长期以来,俄罗斯寄希望于欧洲摆脱美国的监护,成为独立的全球参与者,以此来改善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但结果只是希望落空。而转向莫斯科的欧洲人通常只是为了从俄罗斯的帮助中获得一些东西,而不是帮助俄罗斯。

(八)乌克兰的情况

如果乌克兰危机得不到某种形式的解决,俄罗斯就不可能与欧洲恢复友好关系。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仍将与欧洲任何国家一样充满敌意,并成为整个欧洲大陆紧张局势的根源。对两国敌对关系的务实管理是唯一明智的选择。这样的管理需要包括在顿巴斯实现由联合国监督的稳定停火,以及在顿巴斯和乌克兰之间重建经济和人道主义关系。然而,莫斯科对该地区安全局势的直接参与将不得不减少。在减少该地区暴力方面取得的明显进展将有助于缓和俄罗斯边境的紧张局势,这也将加强欧洲内部支持与俄罗斯恢复联系的舆论。

(九)北约和波罗的海国家

在2014年后,波罗的海国家并没有成为俄罗斯的目标,尽管它们存在着历史上根深蒂固的恐惧。然而,这些担忧导致北约在该地区部署象征性的部队以保证安全。在目前的情况下,波罗的海国家的北约部队并不会对俄罗斯构成真正的威胁,但他们帮助制造了一种“家门口的敌人”的形象。而俄罗斯将不得不树立一个可靠的防御姿态,同时不将北约推向地区军备竞赛。美俄之间正在进行的关于违反条约的争论可能导致《中程核力量条约》的终止,随后是战略武器削减条约的取消,以及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长达半个世纪的军备控制的正式结束。这既不符合俄罗斯的安全利益,也不符合西方的安全利益。美俄就解决中导争议达成协议应该是当务之急。

三、结语

考虑到目前地缘政治环境的现实,未来欧洲安全的现实场景包括俄罗斯和美国在欧洲的持续对峙,这与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疏远有关。目前,朝和解方向取得突破的可能性不大。在欧洲或美国,除了高层对话之外,莫斯科的“大欧亚伙伴关系”战略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成果的希望。这就要求双方都把重点放在建立信心和防止意外战争的事件上。为了最终实现“大欧亚伙伴关系”,俄罗斯的战略在近期内需要调整。一项可信的战略将专注于与中国发展大国关系的“模式”,并与中国和印度打造一种大陆安排。俄罗斯还将致力于将上海合作组织转变为一个持续的、全大陆范围的外交和谈判的平台,以及一个建立共识的机构和地区合法性的来源。此外,它将寻求与日本关系正常化,并与中国密切合作,逐步缓解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最后,它必须包括机构建设努力,优先考虑欧亚经济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和俄罗斯联邦,而且必须要建立信任和冲突管理的结合,从而为改善与欧盟成员国的关系奠定基础。

【编译者简介】

田嘉乐,陕西宝鸡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对外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本科就读于咸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期间获得两次校级三等奖学金。硕士就读于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两篇,担任校研究生会权益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部干事,获得三次三等学业奖学金和兰州大学“优秀研究生会干部”等荣誉称号。

董一兵,山西临汾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大外交智库研究员。本科就读于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期间获得一次三等学业奖学金。硕士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所学专业为国际政治,在读期间连续三年获得学业奖学金。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文章一篇。邮箱:dongyb20@lzu.edu.cn

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

为了解学术前沿,开阔学术视野,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以研究生“笃研”读书会为依托,组建“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团队主要负责编译俄罗斯、中亚、南亚和高加索等国别与区域研究相关的外文文献,包括学术期刊论文、书评、地区热点及重大事件的相关时评等。自组建以来,编译团队已推出100多期编译作品。现有编译人员30多名,主体为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实行组稿与自由投稿相结合的方式。欢迎校内外对欧亚问题感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投稿,邮箱:yujb20@lzu.edu.cn。编译作品将在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同步刊出,一经采用并发布,即奉上微薄稿酬,以致谢意。敬请各位同仁关注、批评与指正。

本文由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组织编译。所编译文章的观点不代表发布平台,请注意甄别。

编译:田嘉乐

校对:董一兵

审校:李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