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7日晚,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笃研”读书会第四十二期交流活动在大学生活动中心602室举行。来自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三十多位师生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加了此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的阅读材料分别是《国际秩序转型视野下的乌克兰危机——基于演进过程、深层结构、解决方案的分析》(冯绍雷,载《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年第2期,第84—98页)、《欧亚秩序的套娃模式:地区分化及其影响》(曾向红,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5期,第22—52页)、《为什么乌克兰危机是西方的错(Why the Ukraine Crisis Is the West’s Fault)》(约翰·米尔斯海默,载《外交事务(ForeignAffairs)》,2014年第5期,第77—89页)、《米尔斯海默最新访谈:“乌克兰情况有变,为何我仍坚持错在美国”》(欧纳民编译,译文载“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微信公众号,2022年3月4日)、《区域国别研究方法——以俄罗斯研究为例》(冯玉军,载“中华美国学会”微信公众号,2022年4月15日)。
本次读书会所读文献均涉及2014年乌克兰危机及其相关问题。其中,既有对欧亚地区秩序的宏观探讨,也有对乌克兰危机起因、演变等微观问题的分析;既有西方学者对乌克兰危机及其当下局势独树一帜的学术观点,也有国内学者针砭时弊的时事观察与评论。五篇阅读文献分析层次不同、角度立场不同、时间跨度不同,为与会师生讨论乌克兰危机起源及其演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首先,本次读书会主持人张峻溯从乌克兰国家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出发,对本次读书会研讨的主题进行了背景介绍。乌克兰地处欧亚大陆西缘的广袤草原,是东方与西方、基督教与东正教等历史文化元素的交汇之地,被美国乌克兰史学家浦洛基称之为“欧洲之门”。历史上,罗马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罗曼诺夫王朝等势力均曾控制过乌克兰的部分领土,并在乌克兰民族文化、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也造就了现代乌克兰多源并存的民族文化。通过简要介绍乌克兰的历史与现实,张峻溯认为,国家历史的分割撕裂、民族文化的多源并存、意识形态的清浊激荡,是当前乌克兰国家发展几近绝境的根源,这也是本期读书会五篇文献在分析乌克兰危机时的深层逻辑。
随后,与会同学围绕所读文献和研讨主题就各自的收获、困惑与观点进行讨论交流。同学们的发言主要侧重三个方面:一是同学们普遍认为所读文献视角新颖、观点简洁明了,尤其是冯绍雷教授的文章结合历史阶段划分与国外学者观点,全景呈现了乌克兰危机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二是同学们围绕所读文献提出了一些疑问,例如如何开展时事评论型文章的写作、如何看待欧亚地区国家互动模式的内在差异等;三是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验研究提出了对乌克兰危机及其后续事态发展的新观点与新思考。
本次读书会还邀请到了学院教师刘倩博士和常晓燕博士参与,两位老师分享了她们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并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最后,曾老师针对发言进行点评,并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首先,曾老师再次重申“笃研读书会”的宗旨,他鼓励同学们要在学术研究和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贯穿问题意识,学会鉴赏文章;在阅读论文时,应仔细阅读标题,把握文章核心概念与论文主题内容之间的关系,摸清作者写作的内在逻辑。其次,曾老师鼓励大家积极开展学术论文的写作训练,为毕业论文做好准备;曾老师指出,无论是时事评论型文章还是理论构建型文章,写作的关键在于“叙事”,厘清问题、找准材料、确立角度、论证观点,这是论文写作的要义。最后,曾老师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和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同学们进行经验交流;曾老师认为,对事实的不同解读和价值立场均会影响学术研究,针对纷繁的人类社会现象和复杂的世界局势,我们必须要剖析事实真相、站稳中国立场,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至此,本次读书会顺利结束。
撰稿:张峻溯
审定:任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