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笃研”读书会举行第二十九期交流活动

日期:2020-10-19 作者: 点击:[

2020年10月17日晚,我院“笃研”读书会第二十九期在大学生活动中心602室举行。来自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29位师生参加了本期读书会活动。本期读书会阅读的书籍是《俄罗斯与西方:从亚历山大一世到普京:国际关系中的荣誉》,本书的作者为安德烈·齐甘科夫,译者为关贵海副教授及戴惟静博士。

读书会伊始,本次读书会主持人赵柳希对本书进行了导读。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困扰俄罗斯的“终极问题”之一,本书作者齐甘科夫将“荣誉”界定为决定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关键概念。他认为,荣誉、承认和信心等自变量共同决定了俄罗斯对西方的外交政策是合作型、防御型还是强硬型。通过对长时段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考察,以神圣同盟、三国协约、俄格战争在内的10个案例为分析样本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如果西方承认俄罗斯的荣誉,无论信心强弱,俄罗斯都会采取合作政策;如若不承认,信心则成为决定俄罗斯采取强硬型还是防御型政策的关键。本书最后,作者根据自己构建的理论框架预测了美国和欧盟、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外交政策走向。整体而言,本书在理论创建、理论论证和理论预测上,均做出了完整和大胆的尝试。

随后,同学们依次分享了对本书的见解。大家普遍认为本书切入角度新颖,以理论对话的形式展开,数据详实,图表穿插,论证清晰,对自己的学习与研究大有助益。与此同时,同学们就本书的概念界定,情感与价值取向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惑。首先,作者对“俄罗斯荣誉迷思”的内容选择上有较强的主观性,没有排除其他竞争性选项;对于“西方承认”“国内信心”高低程度的界限模糊。其次,部分同学还注意到,作者作为俄罗斯人的主位视角与读者的客位视角之间产生了情感与价值观上的错位。马可认为缺乏安全感的情感需求并不能成为俄罗斯屡次扩张的合理解释。同样地,邓仕琴认为,作者笔下俄罗斯外交的矛盾与被动使读者油然而生一股悲凉之感,这与读者印象中以灵活多变著称的俄罗斯外交风格存在偏差。韦进深老师对此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作者的自我认知与读者的视角出现偏差,这需要作者做好关键概念的界定。同时,韦老师表示本书的意义在于以西方范式解释了俄罗斯外交政策,在国家与物质结构的互动中找到了新的解释变量,这值得同学们学习。

在读书会的最后,由曾向红老师进行总结。曾老师首先回应了同学们针对本书提出的一些问题。其次,老师指出本书存在理论适用性不强的问题。其中的关键在于书中提及的“显著他者”概念攸关研究对象的承认目标。行为体对“显著他者”的关注,实际代表着寻求权力等级制度中优势方的承认,这意味着本书构建的理论框架很难适用于俄罗斯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的互动。再次,老师鼓励同学们思考究竟是国家荣誉观导致外交政策发生变化,还是对荣誉受损的感知,即是否获得西方承认的程度导致俄外交政策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曾老师提醒同学们本书与上期阅读书籍《国家为何而战?——过去与未来的战争动机》都关注了国家行为背后的情感与心理因素,这或许代表着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种重要转向。最后,老师勉励同学们在注意夯实基础的同时要及时关注学术界的前沿问题,阅读相关文献,寻找合适的研究问题。

本期读书会至此结束。

撰稿:赵柳希

审定:任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