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1号晚,我院“笃研”读书会第二十八期在大学生活动中心602室举行。来自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29位师生参加了本期读书会活动。本期读书会阅读的书籍是《国家为何而战?——过去与未来的战争动机》,作者为理查德·内德·勒博教授,译者为陈定定、段啸林和赵洋。
读书会伊始,本次读书会主持人原梦迪对本书进行了导读。这本书旨在探究国家发动战争的深层动机,并指出激情、欲望、理性、恐惧是最根本的动机。在此基础上,作者对1648-2008年这350年间的战争进行数据分析,论证了国家对地位的追求构成国家之间爆发冲突的重要原因。作者认为,这期间大部分战争的发生是源于国家对地位或荣誉的追求和复仇心理,只有一小部分战争是因为安全或物质利益诉求所引起的。关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作者认为随着诱发战争的主要动机已失去原有意义,未来国家间的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减少。
同学们普遍认为这本书结构完整,理论视角相当丰富,对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大有助益。与此同时,同学们就此书的概念界定、数据和案例选取、图表、翻译等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首先,作者对于提出的四种战争动机没有明确的界定,没有满足互斥性要求,且与其六个命题的关系模糊。其次,在数据和案例选择方面,作者仅选择了过去已发生的战争,且主要考察了由主导大国、崛起国或大国参与的战争,样本范围不完整。此外,同学们还注意到,作者在这本书中过于强调文化精神因素这一单一动因,而对战争动因无法做出完整解释。在个人动机如何上升至国家动机这一方面也没有做出过渡性解释,因此说服力不足。在同学们讨论的过程中,梁朕朋、张维维老师也分享了对这本书的见解。
最后,曾向红老师对本次读书会进行了总结。曾老师首先回应了同学们针对这本书提出的一些问题。其次,老师还勉励同学们思考如下几个问题:人类的行为动机有哪些主要类型,个人的行为动机和群体(包括国家)的行为动机之间的关联在哪里,不同人群看待世界的视角和观点为何存在显著差异,我们为什么要开展学术研究,怎样才能做出好的研究等。曾老师结合本书就上述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并鼓励大家从小处着眼,从掌握最基本的学术术语和经典理论从手,在注意夯实基础的同时要及时关注学术界的前沿问题,从而为自己开展独立的学术研究打好基础。
本期读书会至此结束。
图文:原梦迪
审定:任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