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丛日云教授“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三次价值革命”学术讲座顺利举行

日期:2021-10-29 作者: 点击:[

 

10月28日下午三时,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鹿鸣讲堂“政国”系列第二十九讲线上讲座顺利举行。应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邀请,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丛日云为我校师生做题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三次价值革命”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副院长陈小鼎教授主持。

丛老师从价值观革命的角度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发展做出独特的解释,他认为,价值观念是政治思想的基础,纷繁复杂的政治思想是深层的价值观的反映,而价值观念的变革又推动着政治思想的演变。他以此框架论述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三次价值革命及其在政治思想领域的表现。

丛日云老师指出,西方古典时代的价值观是世俗的有机整体主义价值观。其基本内涵是,将国家(城邦)视为有机(自然)整体,个人是其有机组成部分。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个人只有融合于整体,为其服务和献身,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国家和社会共同体是目的,个人是工具。基督教给西方社会带来价值观念的第一次革命。它通过在信徒与上帝之间建立起个人化联系,肯定人是上帝的形象或样式,提升上帝选民的尊严,强调处于外在奴役下的人的内在自由,生活在等级秩序下上帝选民的平等,形成了“另一世界的个人主义”,即超验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但超验的个人主义限于超验领域,在世俗社会,仍然是整体主义结构,而作为人间组织的教会,也成为压抑个人的机构。通过新教改革,教会对个人的压抑被打破,基督教的个人主义开始渗入世俗社会结构,带来社会的个体化。通过新教革命,基督教的个人主义价值演变为近代自由主义的世俗个人主义价值观。其基本内涵是:个人是独立、自由和平等的,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其人格的尊严必须受到尊重。个人是社会的基础和本原,是国家的目的,国家是个人基于自身需要和意愿而建立的联合体,是服务于个人的工具。当现代文明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的时候,西方开始了一场新的价值革命,即由现代个人主义价值观向后现代个人主义价值观或自我表现价值观转变。在价值排序上,后现代主义者更强调归属感、自尊、个人的解放、自我表现、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在生活方式上的自由选择、以精神品质为核心的生活质量、和谐的人际关系、优美的环境、更多的参与、更大的宽容(性别、种族、宗教、性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等。相应地,他们降低了物质收入与需要、社会秩序与安全、家庭、宗教、国家与国防的价值。这种价值观是“高度的个体主义、高度的自主性和高水平的自我表现价值观并行不悖。”,是“自我表现/个人主义/自主性价值观”三者的一致性。是“以解放为内在本质”的自我表现价值观,也是“幸福价值”。相应地,西方现代的自由、平等、民主、多元主义等概念,其内涵都发生了变化。

最后,丛老师与毛建平老师等人在女性主义、美国问题、保守主义、西方文明与未来发展等领域进行探讨和交流。至此,讲座圆满结束。

丛老师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三次价值革命及其表现所进行的阐述,使同学们深受启发。对于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及其历史演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获得了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一个新的视角。大家被丛老师认真严谨的态度和渊博的学识所折服。

文字|窦仁

图片|苏晓雯

审校|罗轶轩

来源|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团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