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恒·第九十三译】全球权力变迁与维和行动的绩效:印度的崛起及其对非洲平民保护的影响

日期:2021-05-18 作者: 点击:[

编译者 张彤彤

【文献来源】Zachariah Mampilly, “Shifts in Global Power and Unpeacekeeping Performance: India’s Rise and its Impact On Civilian Protection In Africa”,African Affairs, Vol.117, No.467, 2018, pp.171-194.

一、研究问题

过去十年间,有大量成果研究了印度的崛起及其对非洲的意义。然而,很少有人试图分析印度的崛起如何影响非洲的地方政治环境,本文试图填补这一空白。文章认为,印度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UNSC)内部的活动,对联合国维和部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以下简称刚果)的表现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想要解释和证明全球力量的变化是否影响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绩效?虽然许多学者研究了新兴大国崛起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但没有人研究这些国家如何影响联合国维和机构的结构。本文通过进行多层次分析,将印度的崛起与“联合国刚果稳定特派团”(下称“联刚稳定团”)绩效下降联系起来。本文通过考察印度维和人员在2011年升任安全理事会席位之前和之后在刚果的表现,说明了印度维和行动的转变破坏了北基伍(North Kivu)特派团的机制。具体而言,印度决定从维和部队中撤出军事装备,并终止旨在改善维和人员与刚果平民关系的改革,削弱了印度履行保护平民这一主要使命的能力。分析表明,部队派遣国与支付特派团费用的国家之间曾经牢固的边界越来越不稳定,对保护平民产生不利影响。

二、研究方法

通过“过程追踪法(Process tracing)”,将印度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的行为与在刚果的维和特派团的失败联系起来。随着印度寻求在国际上施加更大的影响,这将破坏参与维和的小国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界限,对维和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确定了一个明确的因果机制,表明全球权力的实际或感知变化如何影响维和人员在地方一级的绩效。

作者的研究基于2012年3月在北基伍(North Kivu)的访谈进行,及2011年对印度新德里进行了一次研究访问。在刚果的两个星期里,作者与在北基伍的相关维和人员(文职和军事人员)、联合国成员,特别是与维和部有联系的人员、来自当地智囊团和非政府组织的外部观察员以及使用雪球抽样方法(snowball sampling approach)挑选的刚果平民进行了20多次访谈。在新德里,作者采访了了解印度在非洲利益的学者和决策者。

三、本文的主要论点

首先,文章说明了维和人员的国籍是决定其维和情况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文献强调文化或组织因素,而作者认为外交政策目标转变能更好地解释这种变化。其次,本文确定了一个具体机制,即联合国维和特派团对捐助国军事硬件的依赖为印度提供了筹码,因为印度试图对维和特派团的任务授权施加更大的影响,这是印度的主要野心。2011-2012年联合国安理会(在印度担任安理会成员期间)对利比亚干预的辩论,以及印度政府从刚果撤出直升机的决定,通过将二者联系起来以说明这一论点。撤出直升机的决定在地方一级对特派团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增加了平民伤亡的人数,并导致特派团进行了实质性改组,发展了一支新的“干预部队”。最后,评估印度的行动对印度外交政策以及不断发展的国际维和体系的意义。作者认为,印度的崛起可能对当前的国际体系构成更大的挑战。

四、国家差异与维和绩效

既有文献表明一些国家试图区分参加维和特派团的各国军队的表现,这些研究强调了不同文化规范对维和人员与当地平民之间关系的影响,在维和部队抵达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时,文化偏见并未发生变化。既有的研究已经表明,这种文化偏见可能影响特定维和特派团的目标、任务和决策进程。

不同民族对行动环境有不同的看法,影响了他们在部队保护、军民协调和其他业务活动方面的行为。在实地,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被部队和指挥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在系统层面,单一的“联合国部队”的概念仍然受到相当大的重视。

这些研究表明了国家行动风格的重要性,但所确定的机制是在单个部队的层面上运作的。绩效的差异归因于文化规范或机构培训,这两者都是个人心理固有的。到目前为止,学者们还没有探讨地面部队的表现与其国家在不断演变的全球体系中的地位之间的联系。换句话说,国家层面的政策目标会影响海外维和人员的表现吗?本文认为,全球力量的转移对维和人员的表现有更大的影响

五、印度参与非洲维和事务:以刚果为例

参与非洲地区的维和行动作为与非洲国家建立更密切联系的一部分,印度政府重申了过去十年对维和的承诺。许多印度学者认为,印度军事特遣队的能力使它们对非洲的任何维和努力都很重要。虽然该国参加了非洲各地的种种特派团,但刚果的情况很特殊,因为它是印度在国外部署的最引人注目的特派团,也是印度迄今对维和行动的最大投资。印度长期以来参与非洲维和行动有多种原因。在冷战期间,该国的主要关切是促使联合国成为一个中立机构,以此争取第三世界国家所需的公平。参与维和特派团也是提高印度军队能力和获得利润补偿的一个途径。冷战的结束改变了印度对维和的立场。随着该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国际上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它一直在努力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来纠正其参与国际机构的不平衡,其中包括维和行动。

到2009年,超过十万名印度人在世界各地的43次行动中服役,130人在部署期间死亡。该国宣扬其向包括安哥拉、莫桑比克在内的非洲各地特派团提供捐助的记录,塞拉利昂、索马里以及最近的刚果和苏丹/南苏丹。截止2018年,印度是第二大部队派遣国,在全球16个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中的8个行动部署了7600多名人员,主要集中在南苏丹(2398)和刚果(3680)。在其中许多情况下,包括目前的刚果和南苏丹,印度是最大的部队派遣国。印度的部队总数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部署的维和人员数量的两倍多【核对原文】。

(一)2011年之前的印度维和行动

从2008年开始,印度派遣团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其绩效的改革,但在2011年印度进入联合国理事会后,却放弃了这些改革。我们将看到,放弃改革的决定不是由于文化或业务问题,而是由于印度决定利用其参与非洲维持和平的机会来实现其更大的外交政策目标。

印度派遣团总部设在戈马,在北基伍设有多个基地。印度一直是刚果特派团的核心,因为印度是唯一愿意并能够提供空中支援和其他先进军事装备的国家。2008年之前,印度特遣队和联刚特派团总体上经受了刚果和国际观察员对其表现的各种批评,最重要的是特派团无法执行其保护平民的主要任务。此外,特派团还被指控腐败、性行为不端和偏袒在该区域活动的反政府民兵。印度维和人员被指控广泛参与该地区自然资源,特别是黄金的非法贸易。尽管没有被正式起诉,联刚特派团还是受到印度国内外的严厉批评,这使印度官员感到非常懊恼,他们认为自己因特派团的失败而受到不公平的诽谤。

在宏观/国家层面,2008年11月,刚果政府要求印度军队撤离,只是在2009年初回应美国外交刺激时才重新考虑。在国际/系统层面,因为对基瓦尼亚大屠杀和性虐待丑闻的负面报道,印度首先威胁取消新的部署。但在微观/地方一级,印度驻北基伍特遣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大大改善了维和人员的绩效,为其他维和特派团树立了榜样。虽然很难全面评估北基伍平民的看法,但在国际层面,改革受到广泛赞扬。

(二)2011年之后印度维和行动

2011年,利比亚局势为僵局奠定了基础,导致印度政府利用其对非洲维和行动的贡献,对北基伍的维和行动造成影响。经过几天紧张的谈判,包括英国、法国和美国在内的十个成员国投票赞成联合国的干预,而包括印度、巴西、德国、中国和俄罗斯在内的其他五个成员国弃权。联合国安理会于2011年3月17日通过第1973号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授权使用武力保护平民

针对利比亚的干预,印度制定了多层次的对策。在国家层面上,即使在西方列强显然有意将卡扎菲政权推翻之后,该国仍试图保持与卡扎菲政权的双边关系,以实现其宣称的目标。在国际层面上,印度奉行独特的战略,具体而言,印度试图利用本国部署空中力量的能力,这是驻苏丹和刚果特派团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以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在维和任务方面有更大的发言权。长期以来,主要声音一直呼吁利用印度对维和的贡献,以便“坚持在联合国总部有足够的代表性和决策机制”。印度驻联合国副大使曼吉夫·辛格·普里(Manjeev Singh Puri)公开表示,需要与主要部队派遣国进行“更多磋商”,将直升机的提供与围绕维和特派团任务的辩论直接联系起来。

(三)对刚果维和行动的影响

在地方层面进行的这场辩论削弱了印度特遣队的能力,从而削弱了在刚果(和苏丹)的整个特派团的能力。受美英等国对其改革倡议不明确回应的刺激,印度政府减少了对刚果任务的物资支持,同时削弱了地面指挥官对任务的行动控制能力。新任命的联刚稳定团部队指挥官普拉卡什中将(Gen. Chander Prakash)于2010年底开始取消徒步巡逻,以及其他相关改革。根据印度对任务和资源不匹配的抱怨,普拉卡什提出了印度的官方立场,即资源短缺削弱了维和部队充分履行保护平民任务的能力。尽管在北基伍省的印度指挥官发起的大多数改革并不需要额外的财政支出,但情况仍然如此。印度的行为也导致了北基伍仍然是一个充斥暴力的地区。

五、结论

通过追踪印度升任联合国安理会之前和之后维持和平特派团的表现,本文展示了全球权力分配的变化如何影响维持和平的表现。国际系统正在进行的变革可能对未来维持和平行动的执行产生持久影响。如果不考虑部队派遣国的政治动机,我们就无法理解维持和平成败的决定因素。

由于经济和政治因素,新兴国家将是维和体系的“保守者”而不是“激进的改革者”。尽管有一些声音对这一共识提出质疑,但印度往往被单独列为建设性伙伴,而不是现有国际秩序的直接挑战者。但对印度维和行为的审查使人怀疑这种说法是否会占上风。当把考察重点放在维和上,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目前国际秩序将会面临的挑战,因为印度以及其他新兴大国要求在国际组织的决策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从印度在刚果的行为中汲取的关键教训是,如果崛起的大国和老牌大国都将维持和平视为对国际体系的演变施加影响的战场,维持和平特派团的绩效,特别是与平民保护有关的绩效,很可能会受到损害。对印度来说,如果继续如此行事,可能会破坏其利用维和在非洲国家产生善意的历史做法,反而会因其在实地的维和表现不佳而助长敌意。

编译者简介

张彤彤,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生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期间担任班级体育委员,并代表经济学院多次参加天商杯足球比赛,获得亚军一次,季军两次。熟练掌握Eviews与Stata等社会科学统计软件。研究兴趣为:国际政治经济学。

校对者简介

李兴基,中共预备党员,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熟练掌握法语与英语。本科就读于辽宁大学法语系,担任班级体育委员一职。曾获得辽宁大学“悦读之星”荣誉称号,单项奖学金一次。2019-2020学年担任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筹备协调兰州大学研究生2019春季多院篮球赛,负责协调兰州大学2019年研究生秋季运动会,组织筹划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9年元旦晚会。曾获得兰州大学“优秀研究生会干部”荣誉称号;兰州大学二等、三等学业奖学金各一次;荣获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0年风雅萃英奖学金;荣获兰州大学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第三届学术年会征文大赛二等奖。曾参与外交部“阿富汗加入上合组织可行性分析”项目撰写。研究兴趣为;中亚国家对外政策、阿富汗问题。

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

为了解学术前沿,开阔学术视野,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以研究生“笃研”读书会为依托,组建“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团队主要负责编译俄罗斯、中亚、南亚和高加索等国别与区域研究相关的外文文献,包括学术期刊论文、书评、地区热点及重大事件的相关时评等。自组建以来,编译团队已推出90余期编译作品。现有编译人员20多名,主体为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实行组稿与自由投稿相结合的方式。欢迎校内外对欧亚问题感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投稿,投稿邮箱:chenkr14@lzu.edu.cn。编译作品将在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同步刊出,一经采用并发布,即奉上微薄稿酬,以致谢意。敬请各位同仁关注、批评与指正。

本文由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组织编译。所编译文章仅供专业学习之用,相关观点不代表发布平台,请注意甄别。本期编译得到北京海纳丝路信息科技研究院的赞助,谨致谢忱。

编译:张彤彤

校对:李兴基

审校:李益斌